喑,小兒啼哭。
莫喑——願這孩子以後的人生能幸福安康,再無苦痛與淚水。
至少,可以這樣期待的吧?
穆巫死後,晉國成了一個天大的爛攤子,好在道思源身為大派弟子亦懂權衡之術,很快便平定了晉國的動亂,扶持了一位宗室皇親為帝。
穆月語遠嫁而來,用的身份是江國公主,為了這事,晉國險些和江國開戰,好在易塵勸解後,晉國這才以修生養息為主。
江國實際也無辜,本來穆月語頂替的這個公主身份也隻是因為貌美而被皇室封為公主的義女而已,誰知道公主居然是個魔修?江國與慕男色的晉國不同,江國慕艾色,凡間女子若有皮相秀麗的皆可獲封,每年都要撥一筆阿堵物去供養那些美人出身的公主郡主鄉主。
隻是經此一事,江國的優良傳統怕是要斷了。
晉國的動蕩平息之後,那堆積如山的屍骨也成了晉國皇室的心頭大患,為了鎮壓陰骨,道思源被困于晉國,無法離開半步。
道家清正之氣倒也能超度亡魂,隻是道思源是一名劍修,一時間也有些捉襟見肘。
就在易塵思考着身為天道要不要出手之時,一位風塵仆仆的光頭和尚來到了晉國,提出超度陰骨。
“貧僧芬陀利,願擔此責。”
滿身風塵幾乎有些灰頭土臉的佛僧不負曾經光鮮亮麗的出塵之姿,唯有一雙明眸清澈如泉,一如當初。
芬陀利
聽說有個和尚前來拜見時,易塵還躲在房間裡給那名為“莫喑”的孩子喂米粥,并沒有将這段插曲放在心上。
聽說陰骨蔓延的陰氣被控制住時,易塵還抱着莫喑在屋檐下曬太陽,随口問了一句這位能人的名姓。
然後被人告知,這一位超度了陰骨的和尚,名為“芬陀利”。
佛子芬陀利,殊勝白蓮華。
他人或許想不明白,為何高高在上的佛子會出現在凡間,但易塵卻突然意識到,佛教或許勢頭将起。
在《七叩仙門》的故事中有提到,在極九仙魔大會之前,佛門的道義不純,理念尚未明晰,故而也未成氣候。
直到第九次仙魔大會之後,魔道大興,于紅塵肆意弘揚自己的思想理念,而佛門在與魔道對抗的過程中取長補短,整合了道教的經義并為了反駁魔道的思想,也在這種對抗與磋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符合神州大陸百姓思想的佛門道義,至此,佛教大興。
人常言“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這實際上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成佛還是成魔,都在世人的一念之間。
佛教的興盛,是建立在魔道大興的基礎上的,若不是為了對抗魔道的傳道,佛門未必能在太平盛世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路途。
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佛門的經義,修佛者勢必也要了解魔道的經義,在這種過程中,是能在濁泥中打磨出自身一顆圓融的佛心,還是淪陷于魔道快意恩仇的桀骜不馴?這個,誰也說不清。
但是在易塵看來,先前的佛門,顯然是不夠純粹也難擔大任的。
畢竟如今神州大陸上的佛門勢力尚且處于摸索的階段,“佛祖”的概念都尚未明确,隻有一個被強行捧上神壇的“佛子”芬陀利。對于自身的道,佛子自己都有些舉棋不定,更别提成為天下人之表率,勝任“佛祖”之尊位了。
但是當易塵聽說芬陀利超度淨化了陰骨之時,她便意識到,佛門大興的契機到來了。
試問,佛教與道教最大的區别在哪裡呢?
很簡單——道教修今生,佛教修來世。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綜影視,總比主角輩分大 許卿情如許+番外 全球屍變:我靠吃喪屍進化 重生之醫路揚名 保護好學霸校花 欠債兩億?我靠玄學出道成頂流! 娛樂:不一樣的人生 總裁,别鬧!+番外 萌學園之淺安好 我拆官配,謝謝 命這東西,天生的! 純白魔女 那你養我呀 撩情--婚後偷歡 嗜血霸愛:爵少你老婆又跑了 公主出遊記 農門貴婦 一念三千 随身系統在九零+番外 我抓住了他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