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以王妃和王爺在百姓的擁戴下回到封地繼續生活、那位有情有義的青樓才女和她的哥哥喜結連理的大團圓為結局,讓讀者大呼過瘾。
故事的作者雖然托言漢代,但許多人認為他是在影射當朝,但好事者紛紛猜測故事中那個讓三千佳麗都失色的王妃就是廣陵郡夫人。一時間,許多人紛紛傳抄,紙張供不應求,引得長安的宣紙每卷價格上漲了五個錢。
甚至于,有人竟偷偷躲在東宮外的街道上數日,以緻于被官府誤當作小偷逮了,隻為看一眼故事中那個世間少有的王妃到底風華絕代到什麼地步。
日子久了,慢慢的沒有人再費心猜測故事的作者到底是誰,又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奇文,但那故事卻深入人心,婦孺皆知,甚至人們比當年升平公主府和東宮兒女舉行盛大婚禮的時候更深刻地記住了,廣陵郡王有一位風華絕代的夫人。
廣陵郡王的嫡長子滿周歲的時候,按理要舉行盛大的筵席,宴請長安城中的達官顯貴。但太子為人一向低調,為免落人話柄,隻舉行了一個家宴,宴請了幾位走得近的皇子,以及郭府的幾位長輩們。
此外,太子和李淳夫婦也請了些相熟的朋友。
念雲拉過子厚,道:“柳兄,我同你引見一個人。”
她一向是男裝示人,這家宴上卻是穿着端莊的襦裙,發間綴着步搖,十足貴婦模樣。柳子厚有幾分不自在,但見東宮門風極好,她行事也依舊爽利,于是慢慢放松了下來。
念雲把子厚帶到王叔文面前:“子厚,這是太子侍讀王先生。”
早幾日念雲已穿針引線,把子厚的詩文拿與王先生看了,頗得王先生賞識,故而今日更進一步,介紹他二人相識,算是投桃報李。
柳子厚原是個守選的身份,又因丁憂消失了兩年,自然需要她來相助,引他與那些在聖上面前說得上話的人相見,為柳子厚的仕途鋪個路。
這邊廂又有幾位女眷走過來,念雲隻好走去招呼,留那二人相談。
再回轉頭去時,那王先生已經同子厚觥籌交錯起來,可見是相見恨晚,相談甚歡,大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王先生向念雲道:“長安城裡有這般青年才俊,王某竟不知,郡夫人怎的今日才與我引見!”
念雲笑着敷衍了幾句,自去招呼旁人,又悄悄對李淳道:“我說得果然不錯吧?王先生必定是賞識子厚的!”
因着嶽父杜黃裳與郭家親厚,韋宗仁也同東宮往來密切。王叔文是早就見過了他的,也十分投緣。
韋宗仁早先就已經任了右拾遺的職位,雖然官不大,卻得以常常見到皇上。韋宗仁此人自幼聰敏非常,才學不亞于柳子厚,更難得的是他十分會說話,雖有人說他媚上,不過他倒是真的十分得聖上歡心。
這三人才學智謀都不弱,湊到一處,韋宗仁便問起子厚的打算。
子厚道:“若能留在長安做個校書郎,便是上上之選。”
對于新科進士,大多數都是要外放到地方去當個小官吏,雖是一方父母官,有一些也頗有油水,可是于仕途上卻未必有太多指望,隻得十年二十年地熬着,等那一日皇上又想起了這人,方有升遷的可能。
而留在長安做教書郎,雖然官職不大,職務也無非是整理些典籍,卻可以讀到許多古籍孤本充實見聞學識。
另一方面,繼續留在長安同貴人們來往,若有了新的空缺,也好及時得到消息。
王先生看看韋宗仁,道:“如此甚好,待得校書郎一職有空缺時,我等必代為舉薦。”
此番是宥兒的周歲宴,大家都争先恐後的湊上去瞧這個小壽星。宥兒倒也不怕生,在乳娘懷裡乖巧得不得了,見人便甜甜地笑,引得大家開懷大笑,不住地誇他乖巧聰慧,又有人作詩來稱贊。
都說孩子是母親的至寶,念雲初為人母,明知大家都是客套話,卻仍是樂不可支,在一旁逗着孩子。
李淳難得見念雲這般高興,心中亦十分滿足,見孩子粉妝玉琢,着實可愛,笑道:“我聽聞江南小孩兒有‘抓周’的習俗,夫人可知道?”
念雲想了想,道:“我也聽說過,江南那邊确有這樣的習俗,孩子周歲的時候,便擺了許多物事叫他随意抓取,以驗貪廉愚智。”
李淳因記着她原是在江南生活過的,必定也懷念江南的風土人情,于是笑道:“今兒正好是宥兒的周歲,不如咱們也學着江南的那一套玩一玩。”
宥兒這身份不一般,乃是東宮的頭一個嫡長孫,在皇位之前也排得上号的。倘若抓得不好,拿了個脂粉钗環,便注定從小要被打上酒色之徒的烙印,弄不好會影響到一生的命運。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社畜每天都在被迫營業 偏執奶狗竟是我自己 荒謬!哪有你這樣修仙的 穿入乙女遊戲後我被反攻略了+番外 穿越:不成大俠,就回家繼承魔教 穿成九零貓給國家打工+番外 大清六王爺 奇俠仙侶 預言中的正牌男友+番外 封神之黃天化傳 炮灰他隻想奪冠[快穿] CSGO之走向巅峰 全民修仙:開局覺醒混沌青蓮 非典型官配[娛樂圈] 身為經紀人的我C位出道[穿書]+番外 我在有你的世界 仙路+番外 假霸總隻想鹹魚[穿書] 招安反被招婿 楊氏崛起之啃孫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