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說網

第一小說網>東坡mp3 > 第十一章 東坡與黃州的道别(第1頁)

第十一章 東坡與黃州的道别(第1頁)

為什麼黃州能成全蘇東坡?

縱觀北宋官場的政治生态,宮廷裡鬥争激烈、爾虞我詐,地方上則山高皇帝遠,相對心安、與世無争。

神宗寬釋蘇轼,陳君式、徐君猷、楊君素自然心領神會。蘇轼在《到黃州謝表》中,一再表示謝罪效忠,改過自新,認罪态度極好。

三位太守都敬佩蘇東坡的人品,愛惜蘇東坡的才華,對蘇東坡格外善待與厚愛。特别是徐君猷,從物質和精神上給了蘇東坡更多的關照,使蘇東坡産生浴火重生的勇氣和力量。

黃州的好山好水、好人好物和躬耕勞作的生活,也醫治了蘇東坡心靈的創傷。

正因為如此,蘇東坡的谪居生活苦中有樂,黃州歲月變得色彩斑斓,體現在詩詞當中,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厚的诙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代表了北宋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

元豐七年,正月初六。

滕元發移知筠州,成了蘇轍的上司。

當初被貶之時,滕公入朝辭行,還沒有見到天子,而天子左右那些嫉恨滕公的人又開始蠢蠢欲動,用流言蜚語來中傷他。于是,滕公再次被貶至筠州。

有人認為滕公以後還會繼續遭貶,滕公卻談笑自如,說上天知道自己的正直,天子知道自己的忠誠,怕什麼呢?

于是,滕公乃上書朝廷為自己申明,此《辯謗乞郡狀》由蘇東坡代寫。

正月二十五,由神宗親自下發手劄:移蘇轼汝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此時的蘇東坡,還在忙着唱和秦觀的《梅花》詩,“東坡先生心已灰,為愛君詩被花惱。

多情立馬待黃昏,殘雪消遲月出早。”,“去年花開我已病,今年對花還草草。”。

到了二月,已經得到量移汝州消息的東坡先生,又與道潛、徐大正等人步自雪堂并柯池入乾明寺觀賞了寺裡的竹林,還拜谒了乳母任彩蓮的墳墓。

這時候的東坡先生,繼續在自己的菜圃裡勞作。閑暇時候,他會去造訪當地趙氏園的梅堂,還會去尚氏第。他在定慧院僧舍裡小憩,在任公亭、師中庵裡飲茶,直到心滿意足乃歸,所到之處還常會題名。

開封人張近(字幾仲),有一方龍尾子石硯(龍尾硯),東坡先生用自己收藏的一把銅劍與之交換。

龍尾硯的名貴,除巧奪天工的雕琢藝術之外,起決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質、紋理。婺源龍尾山是中國四大名硯——歙硯的礦石生産基地,歙硯的根源就在婺源。龍尾石有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等五大類石品。

古人評價它,瑩潤細密,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滑不拒墨,澀不留筆”、“呵氣生雲,儲水不涸”、“扣之似金聲,撫之如柔膚”。以水浸之顯青色,雖光澤暗淡,但當硯石中雲母,綠泥石稀可辨時,就會顯現珍珠樣光澤,在太陽光底下尤其可見其外表光華流溢,靈氣逼人。

早在南唐、北宋時期,龍尾硯就已著稱于世。南唐後主李煜稱贊“龍尾硯為天下冠”。宋代龍尾硯被列為朝廷貢品,文壇大家歐陽修、蘇轼、蘇轍、黃庭堅、蔡襄都曾為龍尾硯撰文、填詞、寫詩,更使其聲名遠播,身價百倍。

中江縣(今屬四川省德陽市)令、幼時蜀地的同窗程建用(字彜仲)給東坡先生來信,說他主政的中江縣觀風台之南有一亭,亭壁塑亂山,榜曰:栩栩岩。蓋取夢蝶之意。

程建用欲易“栩栩”之名,而記所以塑壁之意,隻是恨自己才力之不逮。于是想請老同學蘇東坡與之取名且寫記文一篇,以便自己能夠在文末署個名。

東坡先生回信說,自己屢遭磨難令人生畏,所以不想再操弄文字,僅僅偶爾寫一些佛家偈語罷了。自己不是故意托故不寫,務必請老同學體諒自己的難處。

回完信,東坡先生又給家侄、蘇不欺之子千乘去信,說蘇邁從北方來,帶來了千乘的書信,還有幾首詩作。收到家信,自己非常高興,隻是自己這一輩也沒有什麼希望了,家門衰落,死去的不能複生,希望千乘一輩能夠奮發圖強、重振家門。

曹九章寄詩來,東坡先生次其韻,以同社結鄰為約。

黃州定慧院東邊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特别茂盛。每年的花開時節,東坡先生都會帶着客人在此飲酒,已經有五次醉于其下了。

元豐七年的三月初三,蘇東坡又與道潛、徐大正、崔閑等人來觀賞海棠花。雖然這所院子已經易主,主人是個市井中的俗人,但由于蘇東坡常來的緣故,園主還是将園子略微加以修整。

酒後,他們到尚氏家裡休息,尚氏家裡很整潔,竹林花園都很可愛。

蘇東坡醉卧于尚氏家的的小闆閣上,漸漸酒醒,忽聽坐客崔閑在彈奏雷氏琴,琴聲铮铮,彈的曲子依稀是《悲風曉角》,一時間蘇東坡竟然覺得這不像是在人間。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将我們寫成故事+番外  陽光正好  烈虎軍  神話三國之挽天傾  無敵,從一間客棧開始  海島戀歌  大明國師是個花和尚  伴生面具  絕世狂龍  重生之農女緻富攻略+番外  家族式造反  開局夢到未來一萬年  現代封神傳1拟化者  脫繭  藍色信箱  女總裁的身邊龍将  我的筆友朱元璋  天命神女回歸  (hp同人)永不凋零  全民機娘:開局契約女武神校花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