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覺得,火把的耐燒程度還是不行的,隔一段時間,就得換一個火把,守營士卒頻繁的更換火把,其實很麻煩的。
麻煩在于,得不停的更換火把架上的松木火把。
不停更換火把的麻煩點則在于,得不停的把沉重的火把架子放倒,然後才能更換火把。
那麼,有沒有簡化這個更換火把流程的設計呢?
李孟羲想到了不倒翁。
在腦海中腦補了一下,做一個半球形的重物,火把架就插在半球上,需要換火把的時候,輕輕把木杆一推,木杆就輕易被推向一側,然後,負責更換火把士卒就可以輕松更換。
火把換完,一松手,不倒翁的原理作用之下,木杆自動直起了。
這簡直就是半自動的旗杆了,簡直太好用了,且非常好玩兒。
如果有一個比較重,且是半形的重物的話,李孟羲就能設計出半自動火把架了。
可是,一個足夠重,還是半球的物體,最好還不占運力,李孟羲想不出這種能通用的物體是什麼。
而要是為了方便士卒們更換火把,而專門帶幾個沉重無比的大墩子的話,就太浪費運力了。
半球形的實心的石頭墩子,李孟羲想不到能是什麼?
投石車的炮彈?
不可能有軍隊的運力強大到把石頭運千百裡運到目的地,再用投石車把石頭抛進敵城。
石頭這玩意兒沒必要拉着走,石頭到處都是,找些石頭很容易。
真要是實在找不到木頭,把一人合抱不過來的粗木樁鋸成短節,把木樁用投石車抛出去,一樣能砸死人。
因此綜合種種考慮,不倒翁結構的火把架大概率是不能用于軍事中了。
火架,或者說火旗,是之前商議的旗幟系統的一部分,火旗以顯眼的光信号在夜晚發揮作用。
旗幟用于區分各部是其作用之一,更重要的作用是快速召集士兵。
假設敵軍突然趁夜襲營,一片漆黑,四下喊殺聲陣陣,一時不知敵軍從哪攻擊,敵軍又有多少人,營中士卒心中驚慌。
此時,一切戰陣和策略都沒用了,決定襲營成敗,和守營成敗的因素隻剩下一個——看守營方能不能再把兵力聚集起來,隻要能把兵力聚集起來,很快,慌亂就會被抑制,然後,很快就可以展開反擊。
如果守營方遲遲未能把人手聚集在一起,營中混亂會越來越加劇,離徹底潰敗已不遠。
勝敗的關鍵從沒有像此時這麼簡單,守軍能成功聚集人手,守軍赢;守軍未能成功聚集人手,襲營的人赢。
在此種情況下,一架在夜晚亮如火炬的火把架如燈塔一般,對召集士兵有着無比重要的作用。
敵軍突然襲擊,守營方最要緊要做的事,不是立刻反擊,因為一片混亂,一時半會兒根本就摸不清敵軍是從哪攻進來了。
當務之急甚至說唯一的急務是立刻按着平日規定的預案,先把士兵集中起來再說,此時士兵們要執行的命令也隻有一個——其他不管,盡全力向帥旗,也就是火把架那裡聚集。
隻要人聚的越來越多,有序的人越來越多,那麼無序混亂的人就越來越少,等混亂平息,這邊帥旗下人手也召集好了,可以放心并一鼓作氣的狠狠的反擊敵軍了。
一般來說,從調度難度等各方面來說,襲營方一般派出的都是人數較少的一些精銳之士。
以區區幾百衆,襲擊幾萬十幾萬大軍的大營,真的都站那裡不動,就讓這幾百襲營的敵軍砍,砍上半天,又能死多少?
反而是混亂造成的的傷亡,遠比直接死于厮殺中的人多的多。
所以,隻要守營方不混亂起來,襲營的那麼一點人根本拿營寨沒辦法。
所以襲營和守營的雙方攻伐的焦灼點之在于,守營方要盡力避免營中越來越亂,襲營要拼命讓營寨亂起來。
以火把的照明強度,主帥的十幾個親兵站一堆兒,一堆人拿着一個火把,這些火把的光亮足以把主帥身邊的帥旗照的清楚,混亂中的士兵們能看清帥旗,于是就有了集結方向。
其實火把架,并不一定是必要的。
可是,有火把架更好,火把架比不會發光的帥旗本身,更加顯眼。
若是有條件,不用笨重的火把架也行,可以用燈籠。
依然是用燈籠進行編程,普通士兵的燈籠,都是單個的燈籠。
而用作帥旗的燈籠,可以把多個燈籠串起來,串成長長的一串,然後用棍子高高挑起。
這樣,連成長串的燈籠足以和其他單個的燈籠區分開來,足夠顯眼,且燈籠比火把架輕的多,方便的多,而且也能防雨。
但是從實戰方面考慮,敵軍若是有神射手,燈籠剛挑起來,敵軍一箭射來,燈籠落地,瞬間息光,軍情稍縱即逝,如此,豈不完蛋。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寶可夢之豐緣的冠軍 海賊:百獸凱多過家家 奧特曼之背不好劇本的貝利亞 雙穿:我在兩界當主宰 遁月 天意讓我們相遇 花樂之花謝花開篇 繁花似錦,盛世不衰 【火影】忍者必須死 永恒的梧桐:一段癌症之戀 害羞的夏天 星途漫漫等風來 未來之戀:愛上機器人 承宣 在下夫子,得此一神 修仙從嬰兒開始 從被前男友出賣開始 陷入此間,星河之間可還有歸來? 快穿:惡毒女配她又被男主親哭了 仙劍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