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錢塘一系貪污腐敗案宣揚開來後,沈氏母女幾乎已經成了時下大魏朝最有名的“網紅”。
“梁不留”草菅人命,栽贓陷害倒打一耙,殺害正義之士錢塘縣令沈正安,并将其造成畏罪自殺的假象。
勾結山匪,買兇殺人,沿途殺害沈家一十八口。沈氏寡妻孤女在老仆保護下,帶着賬本一路裝作逃荒,輾轉來至京城告禦狀。
這樣驚天的大案,這樣有恃無恐的貪官,在曆朝曆代都不多見。這就導緻明光四十九年,朝局上的氣氛越發嚴峻起來。
這幾天,明光皇帝偶爾在朝上會望着下面的臣工們發呆,他心裡想着:
【朕是否平時都太過溫柔了,以至于助養了這樣的國之巨蠹?】
皇上在龍椅打量着文武百官,底下的官員偷瞄皇上一眼,對他那若有所思的眼神也犯怵。
有膽小的,心裡暗暗埋怨梁汴柳這小人,壞了皇上的好性兒;也有那機靈的,從中嗅出了一絲改革的味道。
于是,過不了多久,就有文臣主張田地變法。
因本朝是造反起家,所以建朝初就變了前朝的封建土地國有制:以人丁為主負擔均田制、租庸調制、府兵制。
這三位一體土地制度,本是為了鞏固中央集權,但前朝後期由于政治腐敗,官商勾結,導緻土地私有制化。封建大地主追求土地的欲望增強,進行土地兼并,封建的土地私有大量出現,地主在大規模的莊園中實行分工合作的勞動,促進了世家的發展,加速了前朝的滅亡。
高祖敏宗立朝代後,魏敏元年進行了大魏朝初次人口普查,建立戶籍,重新丈量田地,并在以此人丁數為固定丁數的基礎上,推行“攤丁入畝”的辦法,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徹底解決就丁、田并征的雙軌制征稅形式,史稱“地丁制”。
這樣,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進一步松弛,調動了農民生産的積極性,階級矛盾暫時得到了緩和,促進魏朝初期經濟的較快發展。另一層優點就是,隐蔽人口的現象也逐漸減少,百姓休養生息,安定太平。
地丁制本是一種很好的土地制度,若是有效實施,可以保證一個盛世的到來。
大魏朝曆經四代,邊境有麥芽兒的二叔,一字并肩王魏晟震着,匈奴、大食等邊境地區也隻敢隔個兩三年略微試探,大體上是很安定的。
而且,大魏四代的皇帝還都比較清醒,沒忘記自己是造反出身——自己能造反成功,别人也行。他們政治上都比較嚴謹,不偏聽偏信,尚用能臣。
總而言之,就是,武官厲害,文臣聰明,皇帝踏實,這是妥妥的盛世之相啊!
但,每朝每代的貪官污吏都能從雞蛋裡面撈出油來,錢塘一案也從另一面揭開了官吏強征圈地的弊端。
大魏朝建國初年,百廢待興,急需人才招攬,敏宗就設立了一項惠民措施:秀才以上功名,即可免去名下田畝賦稅。
其實,這也是為了安撫世家,因為當時的書籍資料全都壟斷在世家的藏書庫裡,平民百姓活着都成問題,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書是永遠讀不起的。
可随着時間的發展,很多有功名的人家也縱容家裡親戚挂名,以緻于國家田地稅收越來越少,而一開始想因為挂名免去賦稅的百姓,又因挂名失去田地所有權,被莫名圈地。他們無處申冤,因為是他們自己為了占小便宜,才把土地轉給自家秀才親戚名下的啊!!
地契上明明白白寫着人家的名字呢!
借此機會,便有文臣主張變法,放棄不适宜的挂名制,啟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這是一個好的嘗試,但無疑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那麼,沈氏母女的作用就顯現了——明光帝打算用錢塘一系後續的收尾活動,做變法的嘗試示範點。沈氏滅門一案所引起的關注巨大,沈氏母女這對古代“大網紅”,若是施用得當,能在此次變法中就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她倆畢竟是老弱婦孺,自己能力有限,想要推動變法,就需要後面推手的幫助。
說白了,就是皇帝需要沈氏母女為國家變法背書,做工具人。
雖然其他工作都有相關人員協作,沈氏母女隻需要時刻出現在人前,宣揚皇恩浩蕩、昭顯大魏政令清明即可。
但人前承受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可見在古代,網紅也不好當。
喜歡重生之福運嫡妻請大家收藏:(xiakezw)重生之福運嫡妻【俠客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大力嬷嬷掌 蟲婚 廢材嫡女要修仙 馭鬼有術 冰河末世:越折騰活的越久 一斛珠+番外 五年修仙,三年模拟 誰讓他來軍統的? 鹹魚躺的視後[娛樂圈] 惡兄在身邊 混沌事務所 重生之變廢為寶 野生動物的日常+番外 碧藍航線:輝光永存 巨星德音 時空穿越症候群+番外 修仙新聞+番外 逼良為婿 仙帝歸來我成了反叛 豢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