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宋太祖宋太宗兩兄弟根據之前五代十國的教訓,
害怕出現軍閥割據,士卒叛變的事情發生,才制定出來的獨特的方法。
大宋開國皇帝武将起家,最後奪了柴家孤兒寡母守的江山,自然怕後人也效仿他們。所以對武将那是嚴防死守無所不用其極!
這樣做,雖然說确實大大降低了手下将領和士兵造反的風險,但也有不可彌補的缺點,就是導緻軍隊的戰鬥力大大的不足!
因為也就導緻了大宋的将領們不敢随意抉擇,隻能按照陣圖行事。照陣圖排陣打了敗仗,主将責任不大。反之,要是不按陣圖安排吃了敗仗,那責任就完全在将領們了,到時候一番整治,将領們自然是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大部分時間,将領們隻能畏手畏腳,嚴格按照固定的陣圖,死闆的安排。
隻有在極為特殊的場合,機智一點而又敢于擔當的将領,在面臨不利于我軍的情況之下,才會不按事先制定好的陣圖排陣,而選擇臨機改變戰法!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滿城之戰,當時的大宋名将李繼隆、趙延進、崔翰等奉命按陣圖擺兵布陣,要擺出八個方陣。
大軍到了滿城這個地方,和遼國的軍隊突然之間遭遇在了一起,倉促之間趙延進登高了望觀察敵軍的動向,發現敵人分為東西兩路挺進,浩浩蕩蕩無邊無際!
當時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了,崔翰等還想着按照陣圖排兵布陣,每陣相隔百步,把兵力分成八份,士卒在看到面臨如此危機還要打散隊伍分散應敵的時候,自然是害怕的很,沒了士氣!
隊伍差點就不戰而潰!
趙延進、李繼隆見情況不妙,就主張改變陣勢,把原來計劃中分散的兵力,集中成了兩陣,前後呼應。
崔翰膽子小,害怕會違背皇帝的命令,這要是萬一打敗仗,責任算誰的啊?
一時間,争執不下,沒辦法拿出統一的辦法。
關鍵時刻,趙延進、李繼隆力挽狂瀾,拍胸脯保證,要是打了敗仗,由他兩人擔責。
這才下令改變陣勢,兵力集中了,士卒大喜,士氣高漲,從而大敗敵人!
之所以這二位敢這麼幹,那是有原因的。趙延進李繼隆兩人都是皇親國戚,所以敢于改變陣圖,轉敗為勝。
換成普通将領,有這個擔當麼?就算打了勝仗,還得向皇帝請罪。
最明顯的例子是1001年,為了防止遼軍進犯。宋真宗做出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準備對付遼軍。
但遼軍并沒有按照宋真宗的事前的作戰部署行軍,而是從其他方向進攻而來,一頭撞上了王顯帶領的軍隊,王顯無奈之下隻好就地迎擊。剛好連日間大雨磅礴,遼軍的弓大多以皮為弦,被雨水淋濕之後嚴重影響了戰力,王顯趁此良機,大破敵軍。
雖然打了勝仗,但是這明顯不符合之前皇帝制定的戰略部署,算是違背诏令了,王顯誠惶誠恐,并沒有勝利的喜悅。反而自請處分,請官家責罰!雖說宋真宗後來親自慰問,沒有計較此事,但王顯的态度就足以說明将領們的心思。
倉促之間迎戰,打了勝仗的主帥心裡還誠惶誠恐,這大宋皇帝制定的規矩多麼的嚴酷無情,由此可見一斑。
這件事情從後來宋夏戰争中的“三川口”和“好水川”這兩次戰役也能看出來,雖說有宋兵輕敵冒進的過失,但是在為敵人優勢兵力包圍的情況下,明知劣勢,寡不敵衆的時候,将領們明知是死,索性抛棄了陣圖,按照自己的意願指揮,反而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差點在局面極為劣勢的情況下反敗為勝!
這些事情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的時候,将領們在沒有任何底氣和沒面臨生死抉擇的大戰之前,那還是老老實實的按照陣圖的部署執行的,
毫無變通的這種情況下,和敵人對上,勝率可想而知!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懸于鋼索上的毛城 大明:開局一個碗,家兄朱元璋 人在大秦寫日記,始皇帝被玩壞了 笑之錯 我與學生會的鬥智鬥勇 北離國1 重生:從關雲長大意失荊州開始 甜誘!傅總懷裡的絕美替身超會撩 戰維時空 無限旅遊團 重耳,我來助你成霸業 千年煙鬼 萬古不滅:從撿到狐仙開始修煉 季漢楚歌 明末:帝國的崛起之路 神話三國:我衛仲道不想娶妻 當個創世神! 大唐二愣子 幽幽大明 皇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