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槍械局的車間裡,隻見蒯富指着遼王最初指導他們生産的木架刻線機說道:“以前我們工匠用這台機器刻好一條槍管膛線需要兩個有三年以上的雕镂經驗的鐵匠,兩個人一天才能勉強刻好一條槍管的四根内膛線。”
接着,他又指着一台锃亮的鋼鐵機器說:
“這是我們根據婉君仙子的指導,最近才造出的刻線機床,利用滑軌、軸承和升降機,可以手搖操作,進行上下、左右、前後移動,任意調節角度,刻好一條槍管内的四根内膛線,還不到半天時間,效率提高了五倍以上,造出來的槍管壽命和槍支射擊精度也提高了不少。”
“如果有了充足的水力,這機器的效率還可以提高至少四倍。也就是說,目前朝廷雖然召回一半軍械工匠,但對遼東的槍械生産影響并不大。”
第一次見到這玩意的郭氏兄弟内心震撼無比。
這妹夫怎麼如此牛逼!不僅自己牛逼,手下這些人也是如此牛逼!以前造了幾百支什麼迅雷铳、掣電铳、一窩蜂,就打得蒙古人哭爹喊娘。那現在有這麼厲害的機器,再造出一萬支這神槍來,估計還真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看來自己今後還是緊跟妹夫走,好處永遠有!
正當郭氏兄弟一臉崇拜地望着這個妹夫時,遼王卻說道:
“也不能說沒有影響。如果朝廷不召走這七十五名熟練工匠,三年後,我們還可以培養更多熟練工匠,可以修建更多的高爐,開建更多的工廠。”
“我打算在這渾河修建一道十米高的大壩蓄水,确保這工廠和礦廠有更為穩定更為強大的水力去推動。修建這樣的大壩大約需要五百噸鋼材和四千噸水泥。”
“五百噸鋼材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相當于大明内地十四省一年的鐵總産量的十四分之一!換句話,如果要建這個大壩,相當于把内地一省全年的鐵都用上。”
“我們以前在廣甯城建了四個小煉鋼爐,隻是小打小鬧,做做試驗而已。每天最多出四噸鋼材,造了兵器,就不能造農具。遇到沒有生鐵了,就得歇工。”
“如果明年我們在渾河開始建一個能日産兩噸的煉鋼爐,慢慢再嘗試建更大的煉鋼爐。隻要人手充足,到第三年的時候,每天鋼鐵産量就能達到二十噸甚至五十噸,一年産量就能達到六千噸甚至一萬噸,超過内地全年的鐵産量。”
“這樣,我們不僅有充足的鋼鐵打造農具、兵器,還能建造一座大壩。有了這座大壩,下遊的工廠可以利用水力進一步提高生産效率,生産更多的鋼鐵、水泥。”
“等到遼東鋼鐵年産量達到十萬噸以上以後,我們可以在遼東各個河流上修建千年不倒的鋼鐵大橋,車馬可以在上面自由往返馳奔,免去舟楫來回轉運的麻煩。城市裡可以建築數十丈高的樓房,邊關将士可以随地修建堅不可摧的堡壘,渾河上遊可以儲存更多的水源,沈陽周圍可以開墾更多的水田,足以應對像今年夏天這樣的旱災……”
遼王一步一步給大家解說他的工業興遼的藍圖,早就對遼王驚為天人的蒯富也不得不再一次打破對遼王的認知。
就連和他一起穿越過來的張信等人,也是感歎不已,這不是當年偉人經營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基本思路嘛,他竟然直接用到了這裡!
到了最後,大家對朱植什麼優先建設撫順工業基地的戰略規劃無不贊同,因為好多人根本不理解,也不需要理解。
接下來,遼王自然要把這工業興遼的任務進行分。
開了年,大家要一起到渾河周邊進一步勘察、選址、采礦、建廠。
婉清按遼王的需求清單和現場勘察結果,出具建廠圖紙和具體施工要求。
張信負責協調人力,郭氏兄弟負責帶工程隊組織施工。
蒯富和婉君的任務非常繁重,負責為廠礦設計、生産一批大型設備。
比如将三八坩埚改進成一次可以容納三噸以上礦石原料的蒸餾鍋爐、煉鋼爐、水泥窯爐;利用騾馬或水力驅動的傳送帶,可以從采礦口輕松将礦物源源不斷地直接運送到廠房車間進行深加工;将絞車安裝鋼制耐磨滑輪和軸承,既可靈活移動,又可以一次性吊裝上萬斤礦石原材料或工業成品;可以向高爐中自動填裝更多原材料的投喂機……
張石也被遼王派到沈陽,和朱大能進行了角色互換。
遼王除了讓他接替朱大能指揮廣甯左護衛負責沈陽和撫順兩地安保工作外,更重要的是開始着手建壩章程。因為在穿越人員中,隻有張石後世是水利局幹部,和修水壩算是沾點邊。
遼王這建大壩的設想,就源于在後世和張石一次釣魚閑談時,張石提到的一條信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大型水庫--大夥房水庫就是建在撫順旁邊的渾河上遊。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最虛道祖:從賣假藥開始 和男神的替身同居以後+番外 一道獨仙 好運的九零年代 人在鬥羅寫日記,比比東炸了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我以妖魔煉金身 宗門恩仇神劍錄 長生家族:手托三千州,一樣無敵 我,一人喚醒諸神上交國家 重生玄門小祖宗,大佬們都被虐哭了 柯南體質?太子妃又卷入命案啦 破域之争 逍遙極品驸馬爺 欽天帝 戲精母女年代文生存手劄 老公愛腦補+番外 當鹹魚大佬需要在古代教書育人時[基建] 在敵營監獄看大門[無限]+番外 輔導大佬學習[花滑]+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