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雲沒有放松,他在和部曲讨論劉備的失敗。為了報荊州被奪,劉備起兵伐吳,遭受了慘敗。
劉備多年積累的實力損失一空,不禁羞慚憤恨的說,被陸遜所折辱,難道是天意嗎。
此戰的蹊跷之處是,不見丞相大人諸葛亮的勸阻,“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
沉默,是一種态度。諸葛亮一直主張“聯吳抗曹”,東吳背盟後,諸葛亮的話語權難免會受到影響。
他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供職,出于避嫌,他也不方便出來勸阻。
無獨有偶,劉備伐吳,諸葛瑾在東吳就遭到了攻擊,東吳陣營的許多人認為,諸葛瑾存在勾結的嫌疑。
若非孫權力保,諸葛瑾在東吳的處境會更加兇險。
諸葛亮的沉默,恰好表現他是個成熟的政治家,如果贊同劉備的決策,或者認為正确的決策,他都會積極主動的去開展工作。
諸葛亮對發動夷陵之戰不積極響應,劉備自然就明白了他的反對。
而且,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決定了不能出面。
在劉備陣營中,荊州派系占據着很高的分量,名義上的話事人便是諸葛亮。
關羽丢掉荊州後,相當于荊州派的根基受到了撼動,劉備伐吳,是在滿足荊州人“打回老家去”。
諸葛亮如果反對,荊州派就會對他失望,這就會導緻基本盤與他離心離德,日後會“隊伍不好帶”。
所以,諸葛亮沒有明确态度,荊州派之外都表示了反對意見。
作為元從派的趙雲,多年來跟随劉備,雖然未能跻身四大将,但得到劉備絕對信任。
他認為,最重要的敵人是曹丕,應該先伐魏,完成克複中原,吳國自然降伏。
益州派系的黃權和秦宓,都參與了勸阻劉備東征的行動。
黃權從軍事形勢出發,認為吳軍彪悍善戰,再加上水軍順流而下,進易退難。
他和劉備的關系不如趙雲,因此委婉的提議,如果劉備決心伐吳,願意擔任先鋒,從根本上來說,黃權還是反對伐吳的。
秦宓反對劉備伐吳的理由,是天時不利,出兵必然不會順利。劉備大怒,将秦宓下獄。
三國時期的政治,要看你在陣營中的分量幾何。
趙雲與劉備的關系自不必說,黃權又是益州本土派系的話事人,秦宓的能量比不上這兩人,所以也隻有倒黴。
當劉備力排衆議,開始了伐吳後,一次意外打亂了他的部署。
關羽死後,蜀漢陣營内獨立作戰,且有亮眼表現的張飛,成了先鋒。
而且,張飛俨然成為了關羽之後,第二個擁有直屬部隊和戰區的大将。
在伐吳的動員期,張飛被部将殺害,這迫使劉備調整了部署。
如果張飛不死,他可以獨立作戰,劉備率主力于後接應,實現黃權在戰前的規劃。
另一個連鎖反應,黃權被劉備安排在江北防範曹魏,身邊缺少了頂級謀士。
開戰後,劉備任命的前線指揮官讓人感歎蜀漢将星的凋零。
吳班與馮習分别作為左右領軍,即前敵總指揮,分别統帥水軍與陸軍,率先與吳軍接戰。
吳班和族兄吳懿是益州本土的實力人物,按理說,他們伐吳是不怎麼積極的,但他們的妹妹吳氏,又是皇後。
嚴格意義上,他們算是外戚的一部分。
劉備稱帝後,太子劉禅迎娶了張飛的女兒。張飛既是大将又是外戚,是有機會成為蜀漢第一家族的。
因為張飛之死,吳氏後來居上。所以,吳班成為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張飛的部隊應該也被撥歸吳班、陳式統領。
馮習作為陸軍大督,麾下有張南的前部督,傅彤、輔臣等人為别督。
這可以理解為,張南是前部先鋒,馮習是主将,傅肜各自帶領本部作戰。
馮習開戰後,一直擔任大督,但他的指揮能力算不上出色,因此劉備不得不親赴前線。
蜀漢軍隊的指揮不暢,張南等人需要服從馮習,馮習又需要給劉備彙報,一旦遭遇重大變數,會降低軍隊的反應速度。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殘王的神醫狂妃 高冷總裁的抵債新娘 冷妃難訓:邪王追妻跑 水浒之吾名二郎神楊戬 甯塵單柔蘇千雪 (笑傲江湖同人)原來你是東方不敗 待到此時愛已微熄 穿成反派大佬的早死原配妻 死神?請叫我南無加特林菩薩! 大宋:瘋批少帝,開局誅殺張弘範 無盡世界協奏曲 篡蒙:我在黃金家族當國師 本宮為後 日月錦繡 說好大明戰神,怎麼成萬壽帝君了 我的仙路不對勁 不老泉 嫡女之傾城亂 都重生了誰還去打工啊 誰教你這麼禦獸的